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08的文章

<文> 報導文學系列《荒村.眷村》

圖片
報導文學《荒村》製作小組感想文 雖然我是下學期才加入《荒村》的報導文學小組,但是在上學期參與了一些相關的工作,產生了些藕斷絲連的情感。因此在下學期從《豆花》的探訪逃來《荒村》報導這組。父親小時候也住在眷村,我雖然沒有住過卻對眷村有種親切的感覺。眷村對我來說是種淺薄的回憶;卻是連接我與父親談天說地的橋樑之一。朱天心的《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其中的描寫歷歷在目,與父親的回憶訴說交叉在我腦海中。 老高之於我,我認識他時間約2年。一開始遇見老高時還以為他是樂團的貝斯手,身上所散發的隨和氣味讓人印象深刻。老高對於文學也別有一番琢墨,在思想上較一般同年齡的人早熟。外表雖精瘦在獨立思考與自己人生規劃上卻強壯的跟熊一樣。真的很謝謝他讓我們多瞭解他一點,也對他背後這村子有所認識。 當時在訪問老高時,從對談中發現了許多殘酷也現實的眷村情況。現在的眷村已經不在是以前的眷村了,變國宅的變國宅,變公園的變公園,消失的消失……,眷村對於現在台灣來說以不再是以前那種黨國軍紀的想像。 「如同黃昏時巷口嘻笑的小孩子們愉快吹著肥皂泡泡般,只不過浮現出短暫的燦爛色彩,接著彩色泡泡飄著飄,風一吹,很快就破了。」 荒村中荒的是村子?人?遙遠的時代記憶?記憶如流水般東往,一去不復返;人如魚群般穿巡在這荒村中,一代二代的延續。如今此眷村已經面臨拆除的窘境,筆者非在控訴什麼,純粹紀錄了老高這位我們周圍恰似不起眼的眷村末代。 如今這份報導文學就要完成了,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的支持《荒村》。

<文>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修改)

書的作者是余華,主編是王德威。我都不認識。書的背面有簡單的介紹-「余華以奇詭的人事情境,冷冽近乎黑色幽默的筆法,訴說一則則荒誕也荒涼的故事。即使在渲染涕淚飄零的時分,仍有著誼屬頹廢的放縱。父系家庭關係的變調,宿命人生的牽引,死亡與歷史黑洞的誘惑,已成為他作品的註冊商標。而這些特徵競以身體奇觀──支解、變形、侵害、瘋狂、死亡──唯依歸。」  王德威 故事主軸,許三觀開始賣血到醫院不接受他賣血,由年輕到老的賣血歷程,我們可以看見周圍民眾的改變甚至時代的推進。線性的故事節奏,用對話來描述時代的變遷。故事某些地方會讓人快速的翻頁,但很清楚的知道作者想描述的;某些地方會讓人放慢翻頁的速度,細細品嘗其中的酸甜苦辣。作者像是導演,每段的節奏性掌握的使我深入其境。 余華成熟又帶點戲謔的筆法,寫就一部笑中帶淚的黑色喜劇,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小家庭、一個大時代或醜陋或溫馨的各種面貌。不帶批判、近乎無情地陳述許三觀的賣血。在許三觀一次又一次的賣血中,體會出小人物的辛酸,及為人父的偉大。書中人物每個似乎都是丑角,雖然有著悲涼可笑的行徑,卻也平凡寫實的可親。在沒有背景鋪陳、沒有內心獨白架構中,角色們以鮮明的性格、直率的對白,在字裡行間展現豐富的表情,盡情地搬演牽動讀者情緒的現實人生。 許三觀是個簡單、天真又可愛的人、在困苦中又不失幽默、某些時阿Q的精神也讓人好笑、他還有一顆不被大環境改變的善心。或許天公疼好人吧,不然也沒有幾個人可以像他這樣頻繁的賣血,到老還有個健康的身體。 故事有幾段是很精采的。許三觀認認真真的接受那不知是親骨肉的大兒子、面臨飢荒全家人用想像的方法滿足飢餓、文革批鬥時,依然愛惜自個兒老婆和藉著文革自批讓全家人更團結、大兒子肝病在上海醫院需要錢,開始了長途的賣血之旅,差點賣掉生命在去上海的征途等……。 每次許三觀賣完血都會去吃上一盤炒豬肝和喝上二兩黃酒,豬肝是補血,黃酒是活血。久了,賣完血去吃炒豬肝和喝黃酒是一種習慣。在許三觀的認知裡,賣血可以解決許多棘手的事。賣血成了他最後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寶刀,有了這把刀可以讓生活很輕鬆,可以斬開前方荊棘滿佈的小路,讓他繼續走向終點。但他人老血死,醫院不在接受他的血,許三觀突然驚訝又茫然的哭了。支柱消失,讓他一時不知所措,腦海中浮現的,再沒錢時我該去哪裡生錢……。許三觀在故事結尾哭...

讀《許三觀賣血記》

「 余華以奇詭的人事情境,冷冽近乎黑色幽默的筆法,訴說一則則荒誕也荒涼的故事。即使在渲染涕淚飄零的時分,仍有著誼屬頹廢的放縱。父系家庭關係的變調,宿命人生的牽引,死亡與歷史黑洞的誘惑,已成為他作品的註冊商標。而這些特徵競以身體奇觀——支解、變形、侵害、瘋狂、死亡──唯依歸。 」( 王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