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09的文章

〈電影〉 美國黑幫 American Gangster

American Gangster 157 min - Biography | Crime | Drama - 28 December 2007 (Taiwan) IMDb Ratings: 7.8/10 from 186,175 users Director: Ridley Scott 在個巧合之下看完這部時間頗長的電影。 ㄧ開始電影就說了,依造真人真事改編。在某種程度上,對ㄧ些人來說是部沉悶的影片。裡面沒有五光十射的畫面、沒有演員大膽驚險的特技動作、沒有煽情的橋段、兩個主角法蘭克盧卡斯(丹佐華盛頓 飾)與李奇羅勃茲(羅素克洛飾)的對戲也是最後面才呈現。傳記類描述性的電影往往讓人感覺無聊,可卻還是有些許多人覺得很棒。 像如此真實人物改編的電影其實有很多,例如:《Aviator》、《Catch Me If You Can》等……,大多類似的電影都脫不了和那時代的特色有關係。《美國黑幫》不只是要表現電影中的人物,而是一種時代的觀感(年代跨越1968年至1974年越戰的高峰時期),那時候的美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而就是這部電影,學生認為好看的地方。 拍攝法蘭克盧卡斯這位老大的鏡頭:法蘭克的妻子在參加世界重量級拳擊比賽前送了一件誇張的灰色貂皮大衣。這與法蘭克以往其追求的低調的風格有所不同,最後因為這場拳賽警察開始注意到這號人物。鏡頭從火爐中冒煙的大衣移到法蘭克注視火爐的臉上,一如所有鏡頭法蘭克的表情都是如此冷靜。 在電影顏色方面,畫面是有點灰暗模糊的,如此色調貼近時代感官,那時代的情況,就跟畫面ㄧ樣是灰灰的、暗暗的、混在一起的,沒有特別光亮的顏色,彷彿大家都是深陷泥沼中,無須特別去堅持些什麼。 電影中運用兩位人物的特色,拍出了非常對比的人物描述:把在業務上專業不貪污,但私生活卻很淫亂的探員和一個在業務上販毒危害千人,但私底下是個非常顧家與愛妻的毒商放在一起,確實非常的讓人感到交錯,人性的百種。這部電影的特點,也在這些地方表現出來。 最後的對戲非常的精彩,雖然只是簡單的對話。(可惜找不到資料) 電影中有段對白讓人印象深刻。片中李奇羅勃茲的前妻對他的控訴:「你不過是個以為只要誠實正義其它就可以隨便亂做一通的人,你可以和任何女人,空姐、律師亂搞,我相信妳的律師也和你有一腿,她絕對也有一份!」這大概是片中,學生認為最幽默的一段。 電影本身主角法蘭克·盧卡斯說:「本片只有20%的符合

<文> 畢業照的

畢業照的 親愛的:        真的很高興看到您來參加我們的畢業照團拍,很多男生都很高興,女生也是。無非故意分成男女,這種陌生。        即使沒有表露於顏色,時間推移所產生的生疏,往往存在簡單幾句問候中。 拍完照後的閒談中那年報導文學跟文學史的上課、田野調查、與您的討論等……,熟悉的回憶又朗朗在我們談話之間。      「我有點害怕不來,你知道嗎?」        「ㄟ!我也是說,不過來了。」         當您問「最近還好嗎?」那種久未見面的喜悅突然被緊張取代。(我真的好緊張,真的想再說多一點。)         畢業了,對於未來實在不知道該怎表達,縱使這問題在大四一再重複的被提起。 記得電影畢業生,我最喜歡的那段:身穿全套潛水衣的主角,為了滿足眾人的娛樂,潛入泳池……。 影片中主角那樣無奈的感覺實在太真實,父母、親人的嘴唇瘋狂劇烈的在振動,卻聽不見;當潛到水底時那種安靜是無可取代的,縱使只能隨著水漂流。未來一直很疏遠。         希望身體健康,您的雙眼還是那樣的佈滿血絲。別太辛苦。

<文> 青春正盛˙家鄉不遠(#5)

         補修的不悅浸濕了瞌睡的籃色襯衫,來回在重修故鄉與青春劇場之間。灌醒青春的警報聲在天台上大聲吆喝。     拿了成績的明細,與其想搞清楚為什麼被當掉,不如說是不想再面對這門課—關於故鄉,什麼(哪個)地方?     祖父在夜半為父親做的宵夜,宵夜是那碗慌亂時代的家常麵,大嗓門配著軍人口吻式的故鄉佐料。吃麵成了遺傳病徵,下肚的都成了包袱,祖父和父親。     天台上稚嫩望去右手所指地方,隨眾人嘻笑瀰漫的煙侵入我肺,那一個生長二十年的地方。        下課鐘解救口袋中那包逐漸衰老的某牌香煙,不猶豫的往上爬,氣喘噓噓是階梯的投降,直到習慣性推開那厚硬的安全門—家鄉不遠看得見紅土與鬍渣的臉龐,在那不知何時裝上警鈴固守的地方(天台)。        宵夜遲遲不走(卻點不起我夜半的燈);天台上剩下燃不盡的菸,都成了假裝不散的青春囍宴。            青春只剩驚訝的警報聲。

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圖片
Taking Woodstock 120 min - Comedy | Drama | Music - 9 October 2009 (Taiwan) IMDb Ratings:6.7/10 from 15,549 users Director: Ang Lee 從推手(Pushing hands),1992、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1992、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1994、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2005 到最近(2009)的 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導演電影技巧是毋庸置疑的,在擁有家庭影子的這些電影,2009年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中的家庭在1960年的氛圍(越戰戰事未歇、中東的崛起、登陸月球為太空時代揭開序幕、韓戰、越戰、波灣戰爭未曾間斷)與嬉皮(Hippie)文化下顯得無助卻又顯生意。   關於嬉皮(Hippie):超脫制度、抵制中產階級價值、反對核子武器與越戰、尊崇東方哲學、捍衛性解放,多為素食者且愛好大自然、提倡使用迷幻藥解放人類的意識、組成共同生活的小社群。利用另類藝術、街頭劇場、民俗音樂與迷幻搖滾作為生活型態的一部份,亦藉此傳達他們對於世界與人生的感受、反抗與觀點。嬉皮反對政治與社會的正統價值,選擇溫和、非教條式、主張和平、愛與個人自由的意識型態,或許披頭四的「All you need is love」是嬉皮文化最貼切的縮影。      主角Elliot Tiber(Demetri Martin飾)是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一名室內設計師。在電影中他與姊姊的對話「爸媽會高興我留在他們身邊的」。不管還有多少的理由,Elliot回到家鄉試圖維持家中經營的「摩納哥El Monaco」破爛不堪的汽車旅館。故事也開始—    電影中的幾個鏡頭:  1.Elliot在舞池中與建築工人情不自禁地擁吻,艾略特隨即回頭擔心是否被父親看見。鏡頭上剛剛父親所在的地方是空的,帶回Elliot緊張的神情。  2.Elliot的父親在逐漸因為音樂節人潮擁塞的道路上,努力的奮力的跟年輕一樣的在指揮交通。手不停的指來揮去。那個身影簡單平凡,卻見一種解放與提昇。    3.母親倒睡在自己私藏的錢中,手中緊握美鈔。   從家庭的角度來看這

<文> 夢中故鄉(修3)

靈感源自蔡茗洋 的 忘了哪首詩。                         夢中故鄉                                            2009/07/21 *      進入大學的第一個夏天成績單準時準確寄到,有門科目被標上米字,重修的不悅與汗水浸濕了午睡的白色汗衫,迷迷濛濛躺在熱褥的草蓆。 乘在期末報告晃動的波紋上,扎實的忘卻那掀起漣漪的石頭。成績評比除了出席率以外,這期末報告比重佔了絕大多數。一直不懂教授怎麼去評斷一份報告的價值;略帶點怒氣,這次確實給了這新生悶悶的一棍。助理拿了成績的明細,與其說想搞清楚為什麼被當掉,不如說是不想再面對這門課—關於故鄉,我的地方。   闔眼 喚我為食夢獸 吞去反芻 誰的故鄉   教授上課方式很風趣,用台語授課;課堂上學長姐的笑聲因教授隨口而出的「靠腰」反而更引人目光。大部分的新生都戰戰兢兢;第一堂課規則就挑明「不考試,期末家鄉報告定生死。」不明白,為什麼大多數同學都知道自己的故鄉是什麼:這個建築、那個地方或這是我故鄉才擁有的獨特東西。眾人眼神堅定的透露出我的故鄉是這個地方,都知道該怎麼去徹底的認識和紀錄。 茫然的托腮坐在不習慣的大學課桌椅,思考關於「故鄉」。這個問題,暗示性的問了一些同學。 「就住的地方啊!有什麼好懷疑。」 「可是……別人看到名字都一定會問原籍哪耶。」 「喔!那就說旗人啊!這麼簡單。」滿臉自信的回答問題。 通常這時候就該轉移話題,改說一些你家鄉有什麼特產之類的問題,用「下次記得帶名產來請我吃」草草結束對話。 也遇過這樣的回答。 「看你身體流著什麼血啊!」 「嗯……所以算是『尋血』囉!」笑著回答。 「反正差不多意思啦,就往上追,找自己家族的源頭。」       *                夢中販賣機 販賣故鄉,     增送小島地圖 附贈大肚魚   …… 那兒屬於熱帶,屬於青春的國度    淺沙上,老是棲息著五色的魚群    ……   你住的那小小的島我難描繪   難繪那兒的午寐有輕輕的地震   ……   那座輕易爬上的半山,山下有間小學,國文課本忘了第幾課,只剩下作者是鄭愁予先生;國文老師在上課中沒透露什麼內容,意思是新詩很簡單,先把杜甫的詩背一背。現在杜甫忘了差不多;那首詩的句子「午寐有輕輕的地震」,卻與母親談起花蓮娘家的種種,十多歲的小女孩到了陌生又無語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