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文>魚

               魚         從小時後到長大成人之間,我養過不少的魚,雖都非昂貴價值高的魚,但也夠滿足玩賞的心情。說也怪我養的魚命都特別短,死因八九不離十是跳缸缺水而結束生命。        常言「如魚得水,如魚得水。」既然都順了魚的性,給了舒適又乾淨的家,卻又為何跳家而導致慘絕人寰的地步?有人說動物的性格會跟飼主相像,我大大的否認這論點!我特愛乾淨舒服而我的魚卻不愛?每次當缸裡的親人又換時,心底就有千言萬語的話想跟牠說,到了喉嚨又吞回去。         有次讀完倪匡的科幻小說玩具時,清脆的頓悟在腦門迴盪,我似乎了解牠的處境。         在缸裡的魚像是玩具一樣,無時無刻都依我給的行程在過活,幾點吃飯、幾時放牠到浴缸過過別的生活又何時跟另一個牠生小孩,都依我!一切的一切都由我控制!我就是牠的神,主宰它的全部。怪不得我養得魚都想用跳水對我做最後的最激烈的抵抗。         回想牠們也夠好笑,我不也就被所謂的命運操縱著。我的神力量更強大,大到人們都感覺不出。我比魚更慘,我的魚可以有最後表現自我意識的一剎那;我們只能無知的逆來順受不管好或壞。

<文>朋友

               朋友    我喜歡在滿夜星點無人聲時,在書桌旁邊擺上面鏡子,邊寫日記邊看鏡中的自己,享受一人世界的靜謐。   常聽人說朋友是在自個兒做錯事,會原諒你的人;在受挫折時會扶你一把的人。宋朝的傳奇風水大師賴布衣,被大奸人秦檜追殺而隱姓埋名奔走於鄉野,其間雖受盡世人的鄙視,但也因堪嶼之術造福許多百姓,而交友滿天下。當年因清朝的貪腐而革命起義許多人都結識了  孫逸仙這位偉人朋友,而慷慨激昂的成為烈士也在所不惜。   國父革命會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很多自願赴湯蹈火的朋友,因此朋友很重要。就賴布衣來說朋友或許就不那麼的需要。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重如金。如果他是因受到你的利益而接近成為朋友的,不如捨去吧!            活在當今如此功利主義的時代,每個人都見有利就交朋友;無則棄之的觀念。導致人心的詭譎,如現下的公寓般各佔一方,不相往來。全無團結之心,一盤散沙。   身處於其中也只能存害人知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無的情況下交朋友。如此下來防來防去、避來避去,真誠消失…,那又何必交朋友呢!不如孤獨一世好!

<文>回家

                   回家     「我的家庭真可愛,幸福美滿又安康…」當我孤獨一人走在熱鬧又繁華的街頭時,心底就不由自主的唱起孩童時期最愛的一首兒歌。   在外工作已快滿三年了,除了缺錢時會想起那遠在中南部的老家外,大概也沒了吧!   我常聽大家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但此句話在三年的外地工作中已被磨的消失殆盡。當你隻身一人在陌生的街道跌倒時,支持你、使你又不畏懼爬起來的,往往是血濃於水的家人;反倒是你跌倒、孤苦無依時會在我們背後捅一刀的,大多都以那自稱為朋友的居多。   小時後常跟父親臭屁將來要怎麼樣…做怎麼樣…,但自始自終爸總會笑笑說:「反正你就好好拚,就算你顛沛流離了,也別怕!家裡的門會為你永遠敞開。」短短的一句,卻在心底迴盪許久。            大學畢業後在家鄉尋覓了很多工作,卻都做不久長。因而執意前往火樹銀燈的大都市找份待遇優渥的工作。雖然母親反對,父親只說了何當年一樣短短卻刻骨銘心的話「就算顛沛流離也別怕!家門必然會為你這傻小孩敞開。」            時光一飛就是三年,坐在火車上的我有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時時坐立不安,捧在手上的禮盒恰似在笑我的愚。

<文>【悲情明道】

是 什麼信念支撐著你持續下去?那虛渺的現實,亦或是那顆不願醒來的心?                             已沉澱於美玉的污垢,在質中散開,                                                                        閃閃發亮的不再是彩虹般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黝黑…黝黑…。                                         貪婪的吸取日月精華,不再慷慨的將光芒,沾染於孕育他的環境。        ...

<文>【悲情明道】

   由一個又一個不真實的謊話,堆積成了一個真實世界。    每個人都活在飄邈中,隔霧觀花。人群之間,騰出了撕裂言語的空間。 那花,只聞其味卻不識其類,身陷花毒中。    已迷失其本質,真的值得這般做嗎?    寧信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風流的謬言? 瞧!你週遭已逐漸失去了點東西,你不知道嗎?    像是株 懈寄生 般的攀附著你,日益枯萎﹔而它日益茁壯。 是呀!你看見了似乎屬於自己的美。    感覺悶熱了嗎?發覺異常了嗎? 處於溫室中的你卻婆娑地在狂舞著, 揮灑揮灑 曇花一現的光和熱。 當濃密的霧散去,在你前面的並非艷美的牡丹,而是血盆大口的霸王花時,甘心成為養分的你, 後 悔 ?                                       小郁隨筆                                    -收【悲情明道】

<文>【悲情明道】

   平 凡的輪廓卻有深遂的眼神, 溢出滿滿的誘惑。    大大的純真眼睛是個邪惡的陷阱 。       是我的 請留下, 妳的 請帶走!   離開我,離開我的視線,離開我的全部!!       謝謝-       惡     魔    。                     -節錄【 悲情明道 】                      

柏林影展

      今天讓我來跟大家介紹柏林影展吧。    柏林影展 ( 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 ,簡稱 IFB ) 柏 林影展 、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蒙特利爾影展以及卡羅維發利影展是國際電影聯合會認可的五大國際影展,但是世人的目光焦點總是最集中在柏林、坎城、威尼斯這三項影展 ( 包括台灣的電影主管單位:行政院新聞局 ) 。三者中最年輕的,就是柏林影展。 1951 年夏天,“ 柏林影展 “正式拉開序幕, ( 坎城影展要辦第六屆。而有”第一個國際影展”之稱的威尼斯影展,半年後已是第十八屆 ) ,由德國電影史學者 Dr. Alfred Bauer 發起,並於 1951 年 6 月 6 日在柏林的鐵達尼宮 ( 電影院的名稱 ) 舉行。 第一屆 的最高榮譽“金熊獎”並不是由評審團選出,而是由全場觀影觀眾票選產生,所以在當時的歐洲電影圈並不覺得“金熊獎”如何有公信力並且不受重視。 1956 年,柏林影展首度與坎城、威尼斯影展被媒體並列為“ A 級影展 ”,為昭公信,柏林影展的獲獎名單才改由評審團決定,並增列影片的“銀熊獎”,並同時增設男、女演員及導演的獎項。 柏林影展 1978 年改為每年 2 月開始迄今。 這幾年來, 柏林影展 飽受太過於接近好萊塢的批評,更招至歐洲影評人以“ 奧斯卡馬前卒 “來稱呼 柏林 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