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六個抬棺人—駱以軍
最後一位主講人—駱以軍。 駱老師直接以故事的方法進入講題,以實際的故事方法來講小說。從一種 自身 出發,從回憶經驗中探究一種處於當下現代小說的手法與過往學習的重整。經驗回憶中的事情看似荒唐與苦澀,呈現在第一個抬棺人描述中。許多無教養與現代性的扭曲,在老師的敘述中稍稍被建構。 關於父親歸鄉過世後前往大陸處理遺體的經過 (交代時空背景) ,回台灣後安置完成要進行喪禮—過世的夜晚(此處為前言引入主題)—主題從這開始,類似《大國民》的旁人觀點式(自身、母親、哥哥、姊姊與老鄉)的描述關於其父親一位外省老師。喪禮進行中逐漸感覺父親的離去,隱隱的悲傷。用以往所厭惡母親的信仰團體做一種集體轉化、麻痺來分散哀傷:誦經、囉說的話語、重複的口頭禪、喪禮的無經驗等等……。為主題起頭,完全是一種自身經驗的回憶整理。 在進入主題內容,六位抬棺人將現身 (故事內容—人物) 。有一連串習俗上約定俗成限制的原因,重點是「去找親密到可以為過世父親抬棺的朋友」。 礙於時間關係,演講只出現一位且還未講完,因此側寫就到此結束。 終歸史記翻開佞辛列傳探討技巧之手的撰寫。駱先生卻用現代性、經驗回憶與無教養說,幹,馬的,帶賽,這什麼鬼東西,狗又要跳樓了,馬桶都被炸了,來人喔,有個北么的臥軌……。其逐漸置身小說家幻想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