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迷宮製作—寫小說的樂趣與挫敗—王聰威
流動饗宴的第二天請到了王聰威先生到場指導,講述了迷宮與小說的獨到關係。王老師強調人生繞行的自我探索,關於人生經驗的重要性,從其自身的經驗傳達給文藝營的每位學生,關於他從國中想做的「書寫」這件事。
將「迷宮」的製作,從小說放大到人生甚至精神上的體悟。哲學家在解釋世界那製作迷宮是老師主題小說實行關於體悟的方法。藉由米諾陶、特修斯、第達羅斯與毛線的神話故事,把小說的目的、結構、立場、詮釋、象徵、作者與讀者間的複雜關係做了簡單的講述。
◎迷宮(小說):文本。
◎米諾陶(目的→結尾):就像小說的核心,當你有個核心價值的時候。迷宮才容易出現,甚至茁壯。
◎第達羅斯(作者):當擁有了核心,就該建築吸引人的迷宮,吸引勇士進入探尋那小說家的世界;吸引人就要注意迷宮的製作材質。
◎特修斯(讀者):讀者在迷宮中前進尋找小說家所安排的各種路徑,當然會帶著武器進入,那就得看迷宮的強度是否應付的了讀者。
◎毛線(詮釋):毛線貫穿了迷宮的入口到出口、寶藏(不一定有出口),一種讀者的詮釋遺留甚至批評,那這個部份該回歸於讀者。
用神話的比喻將小說用製作迷宮的方式,做了簡單的呈現。
老師運用神話的哲理來建構自己主題小說的概念,但對於諸多的寫作技巧多半琢磨點到為止。一般人都會認為有實質技巧的概念會比較有幫助;但往往當人生事業的盡頭時才發現,原來老師當初所講的意思是這。這種詭異的技巧性與真理性的鬥爭往往循環不竭,一如世俗紅塵的肥皂劇。
小說家往往置身自己迷宮之中,無限的置入想像中—對於小說的創作才將是自己的體現,而後賺錢、名氣……,便如浮雲般隨風而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