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之泉 The Virgin Spring

Jungfrukällan (1960) 89 min - Crime | Drama - 14 November 1960 (USA)
IMDb Ratings: 8.1/10 from 11,658 users,Director: Ingmar Bergman

The Virgin Spring(處女之泉)很多評論都提到大哉問「神的存在?」或許我們可以修正一下,大哉問改為探究「人的性格」這件事。
      


StorylineSet in beautiful 14th century Sweden, it is the sombre, powerful fable of wealthy land-owning parents whose daughter, a young virgin, is brutally raped and murdered by goat herders after her half sister has invoked a pagan curse. By a bizarre twist of fate, the murderers ask for food and shelter from the dead girl's parents, who, discovering the truth about their erstwhile lodgers, exact a chilling revenge. Written by L.H. Wong <as9401k56@ntuvax.ntu.ac.sg> (IMDB)
   

北歐神話=古代歐洲斯堪的维纳亞人的神话傳說

歐洲各地多有流傳著與巫術相關的神話故事,但其巫術信仰的神祇與儀式卻不盡相同。……梅林是精靈皇后創造出來法力強大的巫師,以輔佐英雄亞瑟王對抗當時外來的信仰—基督教。……這些在歐洲存在已久的信仰,使得基督教在傳教中遭遇困難,為此基督教不得不將部分巫術信仰的文化融入其中並廣建教堂,以使人民能逐步認識並習慣基督教教義。隨著基督教勢力的興起並成為正統,各地巫術信仰慢慢地被醜化與禁止,但每到特定節日時,還是可以看見早期巫術信仰存在的最好證明。[1]

電影開頭

奧丁召喚 V.S 基督禮拜成為很明確的主題化提示。影片和奧丁(Odin 星期三)有所關聯的地方。奧丁的眼線——烏鴉:雙肩上棲息著兩隻烏鴉,會將每日所見的物向主人報告。
 
上圖,找尋女孩的一群人與烏鴉

電影結構

農莊→ Ritual[2](神祇信仰和基督教)→少女→送蠟燭去教堂→強暴且殺害→巧合(牧羊人來到農莊避雪)→真相→儀式(拔樹、洗澡)→復仇→儀式(質疑神存在)→悲傷→少女→泉水→儀式(跪拜、洗淨)→驚訝、禱告→END。

作者的「此安靜卻又如此暴力的電影」(李安)或是「我看的第一部藝術片就是柏格曼(Ingmar Bergman)的《處女之泉》(The Virgin Spring),帶給我極大的震撼,看完後我兀坐在試片間內,久久不得動彈,也不願出去,連看兩場。」(《十年一覺電影夢︰李安傳》)

不難觀察「人的行為」和「儀式」雙向關係,批評上有更多縫隙可解。不管由探問神或追求人生意義的批評上無疑都有番論調。筆者認為作者的主題化中除了信仰外,面對「人」保持更為開闊的觀察:人在情緒之下的雙重表現(電影情節的父親,復仇後「神會原諒我吧」的情緒)。面對泉水湧出的不可理解性,回歸人面對困境、悲傷種種……,信仰成為一種多數人在面對自己性格時的回歸。人的性格是無解的,就像台灣的俗語「一樣米養百樣人」;主題有趣的地方,便是人回歸信仰的過程。

當代批評的視角,隨時都在改變的。

PPS 2012-12-11 21





 



[1] 〈歐洲各地的巫術〉https://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1302 ,2012.12.14
[2] 名詞解釋:儀式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876 ,2012.12.14
延伸閱讀: 【聞天祥開講】穿越柏格曼的電影世界 MOT/TIMES 線上誌
資料參考:IMDb、圖片援引自網路(如有侵權煩請告知隨即刪除)Picture quoted from the network、開眼電影、世界電影研討會。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論海明威〈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空間意象

安達魯之犬 Un Chien andalou

《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