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1984年,發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是一生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小說以編年史的風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期間及被蘇軍佔領時期適應生活和人際關係的種種困境。1988年,美國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將其改編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1988。[1]
小說共分七大章節:一.輕與重 二.靈與肉 三.誤解的詞 四.靈與肉 五.輕與重 六.偉大的進軍 七.卡列寧的微笑。
網路的介紹還有這樣的詮釋:書中作者奏響了四重奏:托馬斯,特瑞莎,薩賓納與弗蘭茨。通過各個人物的角度講述了一個存在主義的主題,重還是輕?政治對人生命的扭曲程度到底有多大?昆德拉借薩賓納的口說出了「我不是反共,我是反對媚俗!」。藉此表示了他自己的取向。[2]
從眾多Kundera作品《笑忘書》1979或《不朽》1990等等中做選擇,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4這部故事性會讓人容易閱讀。關於環繞「布拉格之春」這歷史事件,既然是小說的背景建議1.瞭解歷史層面的布拉格之春。接續進入文本建議2.思索篇章一到五如此安排的用意。Kundera這部小說本身就有許多哲學性的思考,甚至是議題性的問題,所以在閱讀時除了劇情的前進外;不妨做個簡單的紀錄,小說中提出的一些問題加以思索;可以的話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或篇章做個標記。
篇章三、誤解的詞第10個小節——「結束了日內瓦的四年,薩賓娜定居巴黎,但未能逃脫憂鬱……,她總是很難找到語言來回答。我們想表達我們生命中某種戲劇性情境時,曾借助於有關重的比喻。我們說,有些事成為了我們句大的包袱。我們或是承受這個負擔,或是被它壓倒。……,那薩賓娜呢?——他感受了一些什麼?什麼也沒有。她離開了一個男人只是因為想要離開他……。她的人生一劇不是沈重的,而是輕盈的。大量降臨於她的並非重負,而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在此之前,她的背叛還充滿著激情與歡樂……。薩賓娜感到空空如也,這種虛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標嗎?……,我們追尋的目標總是不為我們所知,一個姑娘渴望結婚渴望別的什麼但對這一切毫無所知,一個小伙子追求名譽卻不懂得名譽為何物,推動我們一切行動的東西卻總是根本不讓我們明瞭其意義何在。薩賓娜對於隱藏在自己背叛欲念後的目的無所察覺,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這段簡單的從薩賓娜解釋了她的生命中一些誤解、沒發現。
篇章七、卡列寧的微笑第4小節,我很喜歡這樣的安排關於卡列寧那隻狗。「……卡列寧在特麗沙和托馬斯周圍生活基於一種重複,他期待他們也同樣如此。如果卡列寧是一個人而不是一條狗,肯定早就對特麗沙說了:『看,我病了,天天往嘴裡送麵包圈也厭煩了,你能帶點別的什麼來嗎?』就在這裡,整個人類的困境得到了展現。人類的時間不是一種圓形的循環,是飛速向前的一條直線,所以人不幸福,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求。」
以上,簡單的節錄小小兩個筆者喜歡的地方,分享的方式。不希望帶太多觀點置入的介紹。假如你剛好也讀過或是將要讀,希望這會有所幫助。
[1] 網路資料維基、開眼電影
[2] 網路資料